外汇波动:三大理由让德国不愿拯救欧洲
原标题:外汇波动:三大理由让德国不愿拯救欧洲
尽管欧洲央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但欧元区经济似乎依然不见起色,德国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市场希望德国利用自身健康的预算状况提振共同投资,刺激需求并提振经济增长。
但德国总理默克尔给出的答案依然是:“不”。他在上周会见法国总统瓦尔斯时,坚定地说出了这个“不”字。
路透社分析,如果默克尔的否定是最终答案,而非迫使欧元区成员国进行更多改革措施的策略,这可能打消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通过三方谈判提振欧洲经济的前景。也可能将欧元区推回另一次衰退,加剧失业情况和政治激进主义的发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欧洲央行、欧盟委员会、美国和欧元区成员国都恳求德国使用经济学家所说的“财政空间”(fiscal space),通过减税和投资老化的道路、铁路、能源和电信网络来刺激经济。
德国官员私下里承认,公共和私人领域都存在投资缺口。德国经济产出中,用于公共投资的比例仅1.6%,不及法国或瑞典的一半,甚至低于希腊。
不过德国政府决定要坚持预算平衡的策略,比预期提前实现预算盈余,即便已经有迹象显示德国经济将追随法国和意大利陷入停滞不前。
路透分析,德国坚持勒紧裤腰带主要有政治、文化和经济三层面的原因。
1. 德国决定通过实现财政目标,达到自1969年以来首个预算平衡来为欧元区树立榜样。欧元区的信誉取决于各国政府履行承诺。
2.德国的“财政空间”不如外界所理解的那么大,因为德国存在人口老龄化、人口下降的问题,需要通过预算盈余来满足未来养老金和医疗保险开支。
3. 欧元区经济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供应,而非需求问题。通过劳动力市场、法律体系、养老金和社会福利的结构性改革,来提升竞争力是实现可持续经济复苏的唯一途径。通过负债来实现更多公共开支会减轻各国政府作出上述调整的压力。
德国财长朔伊布勒9月9日在国会提交2015年预算案时坚决的说:“我们绝不允许自己抱着幻想,认为我们可以使用越来越多公共资金和更高的赤字来解决自身的问题。
而德国总理默克尔有强大的政治动力来坚持承诺。预算平衡已经写进了她所在的基民盟(SPD)联合条约里。任何对承诺的背离都将加大德国反欧元联盟右翼政党的支持率。
我们可以想象德国通过财政刺激,换取法国和意大利实施改革。前欧盟委员会经济与货币事务专员Olli Rehn就呼吁通过类似的协议避免欧元区陷入通缩。他去年10月份在政策研究期刊Europe"s World上发表文章称:
“如果德国能提振国内需求和投资,而法国和意大利能进行劳动力市场、企业环境和养老金体系改革,以支持其经济和工业竞争力,这将帮整个欧元区一个大忙。
他认为,德国的财政刺激措施同样可能拉低欧元实际汇率,令南欧成员国的出口更有竞争力。
德国劳工部副部长、社民党成员Joerg Asmussen本月与欧洲央行执委会委员Benoit Coeure签署联合协议,敦促德国使用“可调用的预算空间”支持投资,并为工人薪资减税。
德国官员担心,法国总统奥朗德的政治立场过于软弱,难以推行艰难的劳动法案和社会福利改革,也难以大刀阔斧削减公共支出。此前法航(Air France)飞行员罢工迫使该航空公司放弃了成立欧洲境内廉价航空公司的计划。
而德国人对意大利总理伦齐修改劳动法、调整司法体系并精简行政机构的信心仅比法国人高出一点。
路透社评论,如果德国不能加大投资、法国不愿冒进行大幅改革的风险,那么提振欧洲经济的重担只有落在欧洲央行身上了。
即便德拉吉能克服德国的重重阻拦,开启印钞机买各国国债,但正如他上周对欧盟立法者所说,若各国不实施结构性改革,仅凭货币政策无法对经济产生实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