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走势:中国经济“新常态” 灵活的货币政策不可缺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5-10-20 13:05:34

原标题:外汇走势:中国经济“新常态” 灵活的货币政策不可缺

金投外汇网讯,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宣布,在前期山东、广东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上海、天津等9省(市)推广试点。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扩围,可进一步丰富央行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工具储备,促进资金更多支持实体经济。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不失为有效灵活的货币政策创新举措。

央行在其公告中表明,此举目的之一是要引导扩大“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因此,起码在政策基调上,这仍然属于定向宽松微刺激范围。不过,考虑到中国的存量信贷资产规模如此庞大,即使很小比例的再贷款,也可以形成很大规模的基础货币投放以及更大规模的信贷扩张,故在操作层面,还必须预有防范,以免其不当演化为“大水漫灌”,甚至更糟糕的“体外空转”。

相比于欧美央行相继推出的定量宽松,中国更着重定向宽松的原因在于:中国的货币流动性总体过宽,并且已经引致产能过剩、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弊病;但在另一方面,即使在货币过宽的大背景下,中国依然有大量信贷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

这种“割裂”状况既是一系列复杂因素的“果”,也可以是一系列潜在效应的“因”。也就是说,定向宽松固然是因应这种状况的对症下药,但也有可能,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了要让足够量的资金流到应该去的行业和企业中去,货币当局不得不释放出超过适宜水平的流动性。

实际上中国的货币过宽的很大一部分成因,在于前述机制下迫不得已的过度供给的长期截留、积淀所致,而且现在另有新的情况是,中国的投资意愿受经济规律支配,开始进入下行筑底过程中。统计数据显示,今年8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仅为10.9%,创2000年6月以来新低。这种以往很少出现(甚至从未出现过)的(总量意义上的)信贷有效需求不足,无疑将使货币政策传导面临更棘手的局面。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