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申报》中国在英国脱欧之际迎来了三大新机遇
原标题:《外汇申报》中国在英国脱欧之际迎来了三大新机遇
金投外汇网7月27日讯,英国脱欧公投已过去数周,其给市场造成的短期冲击已渐趋平缓,但其中长期影响仍有待释放。不过俗话说的好,危机就是机遇。对中国来说,英国脱欧危局中其实也蕴含着“入欧”机遇。中国在英国脱欧之际迎来了三大新机遇。
首先是对英投资。英国脱欧并没有影响到中国人的投资,反而因汇率变动节省了开支。脱欧公投后不久,华为即宣布其13亿英镑的投资计划不变;万达旗下AMC最近也完成了对英国院线Odeon的收购。
与此同时,对中国企业来说,脱欧可能意味着新的收购机遇,而商业可行性、预期收益率、战略协同空间将是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英镑大幅贬值也对国际投资者的商业利益带来了冲击,并彰显了汇率风险对冲的重要性。例如,长江和记实业在英资产高达数百亿英镑,其以港元计的资产账面价值和营业收入难免受到影响。
其次是贸易协定谈判。正式退出欧盟之后英国才可能独立地与第三方签订贸易协定,但具体谈判应可在此之前进行。这方面,英国首先面临选择模式和决定次序的问题,公投后首先向中国、美国和印度派出高级别贸易代表团的决定可能反映了后一方面的想法。
2015年3月,英国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时任财政大臣奥斯本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欧盟内部,英国也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持对中国有利的立场。
再次是金融领域。作为金融中心,伦敦在外汇市场方面可能面临欧元交易被削弱的问题。从长远看,伦敦的人民币离岸交易有望加强。无论从人民币存款规模还是交易量来看,香港仍占支配地位,但伦敦在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创新方面则具有优势。
2014年10月,英国政府成功发行30亿元人民币国债;201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2016年5月,财政部成功发行30亿元人民币国债,伦敦金融城的这些开创性举措无疑将加强其作为欧洲人民币业务中心的地位。
英国脱欧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倒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达国家民众对于全球化的普遍情绪。对中国而言,面对全球退潮的逆流,应该以更积极的作为推动自由贸易和投资,展现双赢结果,并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